-
劉國梁入主國乒兼男一隊主帥
中國乒協今天正式公布了國家隊主教練的競聘結果。劉國梁...
-
李安獲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北京時間2013年2月25日,第85屆奧斯卡頒獎禮在美國洛杉...
-
郭德綱否認移民澳大利亞
人民網娛樂訊1月22日上午,知名博主長春國貿看到有網友...
馬敬伯昨日病逝 東北相聲界遭受大損失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田超 2013-02-27 14:41:00
2月26日5時26分,馬派相聲演員馬敬伯在吉林病逝,享年81歲。馬敬伯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侄子,一生傳承馬派相聲藝術。昨天,馬敬伯去世消息引來相聲圈惋惜。馬三立兒子馬志明稱,馬敬伯先生為人和藹,從不與人爭斗,在相聲教育方面貢獻很大。
■相聲圈
郭德綱痛惜姜昆發(fā)唁電
馬敬伯先生去世的消息傳出后,立即引來相聲圈的一片惋惜聲。郭德綱發(fā)微博說:“驚聞噩耗,相聲前輩馬敬伯先生今晨辭世!先生乃相聲世家,馬桂元之子、馬三立之侄。家學淵源,功底深厚。曾于長春拜見,音容笑貌猶在眼前。”他透露,原定今年四月去東北看望老先生,“奈何先生歸真天人兩隔。大星隕落,實乃東北相聲界一大損失!庇谥t對馬敬伯的去世也深感惋惜,他稱馬先生為人和善、提攜后進,對德云社后輩們的教誨猶在耳邊。
得知馬敬伯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姜昆送去唁電交與馬敬伯的關門弟子張耘留存。唁電寫道:“驚悉敬伯先生不幸逝世,萬分悲痛,我謹代表中國曲藝家協會,代表曲藝界廣大同仁,向先生的家屬和吉林曲藝界表達我們沉痛的哀悼之情。”姜昆表示,馬敬伯為相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去世是曲藝事業(yè)的巨大損失,希望同仁完成老人家未竟事業(yè),愿老先生一路走好。
此外,北京的青年相聲演員韓碩、王碧輝,上海的青年相聲演員趙海濤等也通過微博等途徑表達了對馬敬伯先生的哀悼。
■馬志明
堂哥中規(guī)中矩傳承馬派相聲
昨天,本報專訪了馬三立先生的兒子馬志明。他表示,馬敬伯的父親去世得早,是馬三立先生把他帶大的,“當時我父親就告訴我們第一要把活說好,第二要學會做人。應當說父親最早帶的就是他,付出了不少心血,那時他年齡大,一邊學習,一邊就在茶館、園子里登臺了!
據馬志明回憶,馬敬伯小時候很乖,性格有點內向,“他從來不跟人爭斗,長大了也為人和藹,從來沒聽過他跟別人鬧別扭。1956年,他們一家就從天津去了長春廣播電臺,那時候是國營單位,后來我們就聯系得少了。”
馬敬伯攜家人到長春以后,就很少去天津演出,1986年馬敬伯回天津與馬三立、馬志明父子同臺演出,成為相聲界的一段佳話。此后,馬敬伯還有一次回天津電視臺錄制節(jié)目,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天津登臺表演。2007年,在徒弟演員劉威的邀請下,馬敬伯再次來到天津與老馬家人會面。
聊到馬敬伯的藝術造詣,馬志明稱馬敬伯基本照搬了馬派的相聲藝術,“相聲行有個規(guī)矩,就是不拜自己親人為師,他拜的是侯一塵先生,其實還是我父親一直授業(yè)。他的表演應該說是中規(guī)中矩,我父親教他的東西就照著演,很少有自己發(fā)揮的地方,有些青年演員照著他的學肯定沒錯。”
1995年,馬志明去過馬敬伯的老家,他說:“他家里特別普通,就是普通的工人家庭。他本人對于金錢、名利看得都很淡,跟青年演員也不論輩分。后來也很少登臺演出了,主要在培養(yǎng)青年演員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特別是對東北相聲的發(fā)展!瘪R敬伯漸漸退出舞臺后,把精力放在相聲教學上,到今天也有很多實用的相聲教材是出自馬敬伯之手。
■生平
馬敬伯,原名馬景伯,1932年生于天津,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之侄、早逝相聲演員馬桂元之子,1950年拜侯一塵為師。馬敬伯先生的表演以馬(三立)派風格見長,擅長貫口活,代表曲目有《開粥廠》《夸住宅》《大保鏢》《白事會》等。
馬敬伯年輕時隨馬三立在天津茶館等場所演出,1956年調入長春市,參加組建吉林廣播曲藝團,開始與王寶童搭伙表演相聲并整理了大量相聲資料,二人合著出版了的傳統相聲集《五紅圖》。
馬敬伯被看作除了馬志明之外、馬三立唯一親自教授過的后輩演員,對于相聲教育事業(yè)貢獻很大。1983年吉林省戲曲學校建立曲藝科,馬敬伯擔任副主任、相聲教師,任教期間發(fā)表了很多關于相聲表演及理論的文章。1992年10月在吉林省曲藝團退休。1997年,應邀赴天津參加《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的錄制,留下珍貴資料。
本報記者田超
來源:京華時報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